冯论佳幼儿园时曾和对门的小伙伴绝交三天,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玩具的那三天让冯论佳感觉很开心,所以她选择成为在学生时期不受人际关系问题困扰的极少数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她与人的联系建立在不想与对方建立关系之上,所以从不害怕他人的离开,更不害怕他人的到来,最关键的是她几乎已经得到了安全感,这个终极的答案。
至于好处,大概就是不用回头——却也实在想不明白,明明自己从来没回过头,如何得知身后孤独的黑影正向她伸出尖爪。
在这条只属于自己的路上,冯论佳像苦行僧一般默默前行,撞到谁就撞到,离开谁就离开,她的所有感受根本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延向远方。
为了撞到更少的人,冯论佳会把墨水稀释十倍,将音量控制在五十二赫兹,设置白色的背景板打白色的字,字体一定是七零八落的大小体,她为自己心灵打造了无比坚固的安全港。
在安全港里,她仅有的物资便是对于她人的评判,这些评判的立场汇聚成她对自己的评判。而她的立场对于她自己必然是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醒与难得,因为她的评价总会引起别人的共鸣,于是“有素质”这三个字与她所批判的一切事物竟互为反义词,并赏赐给一切她所欣赏的事物。
日益增加的听众使得她的心中出现了一种力量感,她慢慢的不再害怕孤独的黑夜,因为她相信自己日积月累出的见识与福至心灵的情绪是正确的。
于是在往后的日子里,如果在看见某条新闻的某一瞬间她认为这件事情是需要让更多人知道的,那么这件事情自然是要让更多人知道。
而她知道自己有冲动做这件事情,因为发出去的东西一定会有回应,每件让她愤怒的事,都会让她思考如果自己转发了会不会好受些,知道这件事的人会不会多一些,从而引发那些刚知道的人们的思考与评论,就像当初的自己一样。
同时也是给自己提个醒:我已经知道这件事不能被解决,但必须被更多人知道,而且这种血淋淋的事实就应该被越多人看到越好。
她就像一个启智的老师,一个精神的领袖,一个布道的神父,宣扬着世界本来的样子。
但对门的小伙伴觉得冯论佳只是需要让更多人知道她的愤怒。为此冯论佳需要愤怒,并需要深刻记得自己正在愤怒。